当前位置:首页>武穴信息>武穴文化>广济方言研究之父---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刘博平

广济方言研究之父---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刘博平

发布时间:2025-02-12 点击数:327

陈炎春

刘赜,国学大师,著名小学(古文字学、音韵学、训诂学)专家,国家一级教授,武汉大学文学院中文系“五老”之一,广济方言研究之父。

刘赜zé)(1891---1978),字博平,号牛鼻滩生。湖北省广济(今武穴大金镇也字咀村。出身儒学世家,祖父刘燡yi)为咸丰进士。据说刘燡于湖南常德知府卸任告老还乡,不幸于洞庭湖牛鼻滩一舟中溘然逝世,时值光绪十七年辛卯五月初八( 1891-6-14 ),“燡公刚落气孙赜即降生。”祖母胡老夫人云:“梦中忽然天际一道霞光,直坠怀中,惊而生公。”果然,博平天生聪颖、气质风度尽得祖父传承,祖母对孙儿痛爱有嘉,直视其为祖父化身。博平亦以为荣,自号牛鼻滩生。

刘博平祖父刘燡,乃汉光武帝刘秀之五十四代孙,道光“己酉科”秋闱(1849)刘燡与其父刘树瑶同科中举,在家乡鄂东一带传为佳话。咸丰六年丙辰(1856)春闱殿试刘燡金榜题名进士,入翰林院、国子监,为同治光绪“两朝帝师”。光绪八年(1882)封内阁大学士,衔二品“放长沙太守”,在任八年,清正无私,大兴水利,人心安定,呼为刘青天,成为一代著名儒吏,湖广著闻。

刘赜民国初年考取北京大学国文系,师从国学大师黄侃1886—1935,字季刚,湖北蕲春人)教授“治语言文字之学”,1917年毕业,游学日本东京,拜于国学大师章炳麟门下,归国后继续跟随导师黄侃研究语言文字、音韵、训诂学。他与黄侃之侄黄焯同为章黄训诂学派嫡传继承人,三代文擘(bò)对中国语言文字学有独特贡献,为世所公认。

1929年经黄侃推荐刘赜到武汉大学中文系执教,在半个世纪教学生涯中,专心致志教书育人、笔耕研究不缀,成为我国著名小学专家,1956年经教育部评定刘博平为一级教授。曾任中文系主任,并被举荐为第三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。刘赜是文字学家、博学善书,尤擅篆体,国立武汉大学牌楼背面“文法理工农医”六朵梅花篆字就出自他的手笔。

刘赜治学之严、造诣之深,直承其师。他推寻文字根源,往往对“一二字用意穷日夜,仍难得其声义所由之故,泛览文史,辄日尽数卷”。数十年如一日,默默耕耘、怡然自得。他告诫弟子:“入其门,则其乐也无穷”。刘博平曾讲授过的课程有:文字学,声韵学、训诂学、毛诗(即《诗经》)、周易研究等多门专业课程。以其渊博学识、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,使学生深受教益,先生道范,为人师表。

刘博平在教学的同时坚持学术研究,陆续发表《古声同纽字义多相近说》等多篇重要文论,1932年集成专著《声韵学表解》,得到黄侃充分肯定,其书由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出版,章太炎为其题签作序,称刘赜为其再传弟子。1963年,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赜的另一部力作《说文古韵谱》,所附《中国语言文字音系略例》系统阐述了他对汉语言文字之音义关系的精辟独到见解,已成国学珍藏经典。

1983年,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他的遗著《刘赜小学著作二种》,包括《初文述谊》、《小学札记》两部分内容。其中《初文述谊》对每一初文都作精辟解释,对探求《说文》起到循循善诱的引导作用。《小学札记》是他对音义关系的微观研究,探赜索隐,创见迭出,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字学遗产。《刘赜小学二种》全由刘博平用毛笔书写而成,字源部分为篆书,其他部分为小楷,其篆书被郭沫若称赞为“珠圆玉润”之珍品。出版社完全尊重和采用他的手写原貌进行影印,标题亦为他书写所成,共影印了4000本。该书堪称汉学经典,国之瑰宝。这部鸿篇巨著后来作为《武汉大学百年名典》丛书再版。

刘博平教授对家乡感情深厚,作为语言学家,对广济方言颇有研究,1958年出版《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》(武汉大学学报---人文科学版第一期)。1963年出版《广济方言》(武汉大学学报---人文科学版第一期)

《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》,非专家学者,难以弄懂厘清,笔者更是望洋兴叹。《广济方言》一文刘博平教授用的是半文言撰写,广济方言的字词注音,除了用传统的“反切法”和同音字注音外,非常尊贵的是用了现代的汉语拼音字母注音。刘教授在该文中对广济方言常用的200多个字词,引经据典,旁征博引,以求其渊源和嬗变。笔者学识所限,只能将这200多个字词的读音、释义转为白话,以飨读者。如有错误偏差,敬请乡亲谅解。以下是笔者转为的白话,附加例句,其中打引号的大多是刘教授的原文。

刘教授指出:“考证方言有三难:溯义训之源,一也;通声音之变,二也;音义虽古今无改而其字或猝不可晓,三也”。“兹就吾乡---广济俗语之合乎许书(东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)及其它雅故者条记於此,略加考释”。

1、亥(hái)——“妇孕曰亥”。即妇女怀孕叫亥。广济话称之为亥犊。但一些媒体却弄成害毒、害肚,妇女怀孕有喜,用这样的字词表达真是无语,情何以堪。“亥”在十二地支里有“终而复生”之义。小牛为“”。

2、肄(yí)——“呼母曰肄”“或谓作媞或姼”。广济人称母亲叫肄,媞或姼,古音读yi.

3、泼(po)——“下儿与小畜皆曰泼”广济人男伢叫伢泼,女孩叫女泼;还有猪泼、狗泼。小树叫树泼。

4、伢(eá)——“男儿与牡畜并曰伢”(注:牡mǔ牝pìn,雄性和雌性)广济话男孩叫伢尔,女孩叫姐尔(ziar).“牝畜曰草”,公猪叫伢猪,母猪叫草猪。但女孩不能叫“草尔”。

5、卵(luo)——“牡器曰卵”。牡器,即雄性性器官。刘教授指出,“卵”字篆体中间两直阴茎,两旁像睾丸和阴囊。“或曰卵巴”,“俗称基巴”。如此看来,“悲”字也指的是雌性性器官,上面像阴道口及阴毛,下面像阴蒂。

6、雨需(si)——“小雨曰雨需”。需,广济话读si,普通话读xv.“需,小雨才落地也”。这是本义。广济人对连绵的小雨天气称“雨需了”。需要的需,是后来的转义。

7、龙雹(puo)——“雨冰曰龙雹”。即夏季偶尔出现下冰雹现象。广济人现在大多称冰雹。

8、槏(kan)——“窗牗曰槏”。“槏,牗柱也”即窗户称作槏,俗称槏子。“又㦿,牗也”,读作kan,广济话把窗户大多叫㦿子。

9、阶㞚(ca)——“石级曰阶㞚”。即大门前的台阶。广济话jiang ca.

10、耙(ba)——“耜属曰耙”。“耙卧两耓,著齿其下,人主其上,而牛挽之,以摩田也”。根据描述应是耜(sai)田后划碎犁坺的耙。俗称耙田。

11、扱(cha)箕——“收物之箕曰扱箕”。即农村晒场收拾谷物用的扱箕。

12、銸鑷(zen nie)——“拔毛发铁钳曰銸鑷”。即家中厨房用来拔毛茬的小钳子。

13、檗(be)——“豆煮不烂曰檗” 。做饭经验得知,饭豆 绿豆当中就有极少数怎么都煮不烂的豆粒,俗称檗豆。

14、淦(gan)——“茶沉垢曰淦” 。茶壶、水壶使用时间长了壶底沉垢结淦,还很难洗掉。

15、犁坺(puo)——“耕之起土曰犁坺”。农村耜(sai)田翻起的土块称犁坺。

16、飵(co)——“不速而食曰飵”。未经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吃饭者称飵饭吃。广济话里还有飵吃飵喝之说。

17、茹(yu)——“飤小儿曰茹”。飤,通飼。如:一两岁的幼儿,大多要茹牛奶、茹米糊、茹饭菜。如、茹,广济方言读yu.

18、猧(yua——“食已复吐曰猧”。即吃下去的食物一口全吐出来了叫猧(yua)出来了。

19、猧(wo) ——“便溲曰猧”。如 ;猧屎猧尿。俗称屙。有意思的是:从口里出来的叫yua,从屁眼出来的叫wo。

20、哯(sian)——“涕在鼻以手挤去之曰哯”。广济俗话有哯一泼鼻脓的说法

21、毃(ko)——“击头曰毃”。广济俗话毃头一栗子;屈指击头叫毃栗子。

22、哭澌(si)——“悲啼曰哭澌”。不是嚎啕大哭,而是悲凄哭泣称哭澌了。

23、汖剌(puo la)——“物壮盛曰汖剌”。这个伢儿长得很汖剌。

24、了佻(tiao)——“瘦长曰了佻”。佻,轻薄。这个伢儿一米九还不到一百三十斤,长得太了佻。

25、蹇(zan)陗——“捷速曰蹇陗”。广济话里称办事果断快捷为蹇(zan)陗。相反的情况是久拖不决事冇办成。

26、弢(tao)缓——“舒迟曰弢缓”。广济话里,轻松自如姗姗迟来称弢缓。

27、捺(na)——“下按曰捺”。“捺,手下按也”。你把蓝子里的蔊菜捺结实些。

28、捼(nuo)——“摧揉曰捼”。农村家庭将芥菜捼揉后装在罈子里制作酸干菜。

29、奅(pao)——“虚张曰奅”。广济方言対外强中干的人或食物称作奅货。

30、罅(ha)——“坼che裂曰罅”。日yi头太健了,把芝麻壳都晒罅了。

31、暴(bao)——“事猝起曰暴”。事情突然发生称暴发。广济方言有“暴发始”一词,即刚开始的意思。

32、暴(bao)——“物突曰暴”。如:一根很结实的斑竹可惜中间有两节暴出来了。又称暴节。

33、馥(pi)——“香甚曰馥”。广济方言把太香了称作香得馥人。

34、臊(sao)——“尿臭曰臊”。早年农村房里床头边放一只尿桶,臊气难当。

35、萩(ciu)——“烟熏曰萩”。古人烧萩萧以享神 烧之必有烟气上熏,因此谓烟熏曰萩。如:夏天买蚊香萩蚊子。

36、腌(ye)——“渍ze肉曰腌”。一般家庭腊月都要腌鱼腌肉。

37、痨(lao)——“药毒曰痨”。1605剧毒痨人。梅川人nao人。

38、蠚(ho)——“毛蟲行毒曰蠚”。山上的毛拉蟲黏到皮肤很蠚人,火辣辣的使人难受。

39、䫎(wu)——:“捺头水中曰䫎”。为了教训爱戏水的小孩,把他的头捺在水中䫎几把,让他知道厉害。

40、搵(wen)——“沉器挹水曰搵”。挹,舀的意思。如:把绳尔和铁桶带去,从井里搵几桶水上来。

41、(gua)瘦——“骨立曰冎瘦”。骨立,瘦骨嶙峋。瘦得骨头一疵着称冎瘦。

42、癞痢鬝(ko)——“头疮鬓秃曰癞痢鬝”。指头藓患者。

43、餧(nui)刺——“鱼败曰餧刺”。如:热天的鱼容易腐臭餧刺。

44、䩩篼(yuan dou)——“盛物悬之之器曰䩩篼”。广济话里有“冇得处睏的就挂䩩篼”。

45、一莝(cuo)——“物短截曰一莝”。如:把这根棍搣成两莝。

46、紧陗(ciao)——“器小不容曰紧陗”。近似于平常所说的紧窄za。“紧俏”商品。

47、仞(yin)——“量物长短曰仞”“仞,伸臂一寻八尺为仞”。广济话里量布长短称仞。

48、不尴尬(gan gai)——“事物两相乖刺曰不尴尬”。尴尬,包括处境宭迫、不知所措、难以处理。广济话里对尴尬和不尴尬的理解似乎相反。两人关系不和相互攻讦称为不尴尬。搭个尴尬就是行个方便。而不尴不尬又指的是平常方便的时候。这真叫域外的人难以理解。

49、(chen)——“猥亵曰裎”。猥亵,指下流的行为、下流的动作。广济话里对行为下流、言语污秽的人称作“头宝”、“”。

50、猴心——“贪曰猴心”。“猴,贪兽也”。所以贪心称作猴心。据观察,猴子吃东西、要东西都表现得很贪婪。

51、马脸——“怒曰马脸”。仔细观察,马眼圆瞪、马脸刮长,用来形容怒相十分贴切。在广济方言中,表示愤怒时的表情称“马脸”。如:张三不好过伙(go hu),马脸比脱裤还快些。

52、釂乾ziao guan)——“饮尽曰釂乾”。“,饮酒尽也”,即干杯。抱歉,广济方言中运用釂乾一词冇弄清楚。zi),把容器里的饮料zi)。嚼,把甘蔗嚼ziao

53、坐局(qu)——“主曹务曰坐局”。主曹务,即主持科局掌管的事务。这个词在广济方言中几乎不用了。

54、汖孛(puo pei)——“植物易生长曰汖孛”。如:红薯生长很汖孛,逢节生根。

55、(beng)——“花草盛长曰菶”。“菜籽花儿菶菶黄”。形容人之善于言为“说得花儿一菶”。

56、(ziu)——“收束曰”。如:他伸出的手又回来了。

57、白晳(si)——“色白曰白皙”。如:那个姐尔(ziar)相儿好看,皮肤白皙了。

58、孓子(jue zi)——“奇肱曰孓子”。即独臂的残疾人。《山海经》载“奇肱之国,其人一臂三目”。

59、仄(zai)——“前倾曰仄”。如:小孩站在塘边玩水,小心仄到塘里去了。

60、鬻(pu)——“炊釜溢曰鬻”。鬻(yu),其本义指煮粥米汤溢出来了。广济方言称米汤鬻(pu)出来了。刘教授对方言用字注音坚持了“字正腔原”的法则。字正体现在溢的本字是鬻(yu),音原体现在广济话的读音是(pu).

61、(uei)——“紾戾曰。紾戾,紾筋乖戾的意思,不近情理。,骨端曲也。”笔者理解为本应该实话实说但却紾筋乖戾,故意(uei)着对方说些冤枉話、戾(lie)嘴话。

62、(zong)——“敛足跃起曰”。敛,收起。描述的像是三级跳远时收足跃起腾空的动作姿势。如:好动的细伢跑的时候一地。

63、(nian)——“浓浊曰淰”。如:淰粥,淰糊,淰巴桶的。

64、(mi)——“系ji牛曰縻”。如:这边草厚,把牛縻着放。

65、(tong)——“颛蒙曰侗”。颛蒙,即愚昧。愚昧的人称为侗。

66、(meng)——“生衣曰”。,读“丘六切”,今作粬。粑粬、酒粬生的一层白皮称作

67、估度(duo)——“料物多少曰估度”。度,计算,推测。,即估量的意思。

68、底(du)——“物下端曰底”。如:缸底(du)、锅底。

69、(tu)——“下坠曰”。《说文解字》“,下坠也。”如:屋上下来一块瓦。

70、(lou)——“抒浚曰漉”。抒浚,即疏浚,疏通的意思。如:地漏堵塞了要漉(lou)通。搂通,字义不符。搂,其本义是双臂把物体搂住。

71、(hu)——“手推曰”。如:请把往前涌的人开。细伢把桌上的茶碗落了。

72、(ha)——“皆然曰咸”。“咸,皆也,悉也。”即都、全部的意思。如:张华今天过生日,班上的同学咸(ha)来了。

73、(do)——“覆盖曰罩”。如:把灶上的锅罩(do)好。

74、(pu)——“前顿曰仆”。人的上身弯曲向下绊称“仆(pu)”。如:你还要仆低点儿。

75、(duan)——“碓舂曰段”。以前乡下过年的糯米粑榴粟粑都是用碓段粉做成的,称“段粑”。

76、坱尘(yang cen)——“室壁尘埃曰坱尘”。农村人家里年前搞卫生,除了捡扫外,还要打坱尘。

77、(pie)——“物中分曰别”。如:请把这根棍拦中别(pie)断。   

78、(mong)——“手覆曰冡”。用手覆盖住某物件称“冡(mong)”。这个细姐zia把桌上的玉坠冡住了。

79、(ban)田——“深泥田曰”。山区泷田中烂泥很深的田称(ban)田,人或牛陷入里还很难起来。

80、(ban)——“烧泥为缸之大且深者亦谓之(ban)”。口小,缸口大。以前农村家庭用来装谷物粮食。

81、 (hou)——“烧土熏笼曰篝”。以前农村老年人冬天炕手暖脚的器具,又称“火hu罈tan” 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2、 (diou)——“呼鸡重言曰喌”。 农村家庭散养的鸡,唤鸡吃食时口语“喌!喌!”。

83、(liao)——“裂布残余曰缕”。一丈布撕下九尺八寸,余下的两寸称布缕(liao).

84、丫(nga)——“分物残余曰丫”。中秋节切大月饼时切成八丫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5、一鋝(ler)——“物之轻微曰一鋝”。古时“一鋝为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”。如:嫌东西太少了就说“估一鋝东西”。

86、䆕(yue)——“物穿破曰䆕”。旧社会穷人的孩子破衣烂衫,身上的衣裳一䆕着。

87、 紾(zhen)——“急戾纠缠不清曰紾”。急戾,即急躁易怒,不顾他人感受。“紾,转也”。广济话叫“ 紾(zhen)筋”。王老五这人蛮不好说话,爱跟别人紾筋 。

88、娆(liao)——“戏弄曰娆”。张三在娆细姐zia玩得。

89、靳(xin)——“戏弄相诳曰靳”。戏弄性的哄骗叫靳 。我把表妹靳来了。

90、諯(don)——“责嚷曰諯”。 諯 ,大声责骂对方。 諯人不等于骂人。李大爷把不成器的儿子狠諯一餐。

91、蜜(min)甜——“味甘曰蜜甜”。即很甜。根据生活经验,蜂蜜是非常甜的。所以很甜称为蜜甜的。

92、酸菹(zi)——“酸曰酸菹”。这一次买的橘子酸菹咯。

93、苦酓(ngang)——“苦曰苦酓”。“酓,酒味苦也”。如:这副细茶苦酓咯。

94、淡薄(pia或pie) ——“淡曰淡薄pia”.“冷曰冷薄pie”.如:凉白开淡薄pia咯。寒冬腊月冷薄pie咯。

95、皀(pong)香——“馥烈曰皀香”。即很香。如:小磨麻油皀香的。

96、鮏(sing) ——“鱼臭曰鮏”。鱼臭实际指的是鱼的腥味,不是指鱼腐败后的臭味。

97、��(hai)——“迟留曰��”。“��,将走有留意”。挨挨擦擦不想走称��。  挨挨擦擦不想做称��工。

98、礱(long)——“去皮曰礱”。蛇蜕皮称礱 。从上到下、从头到尾将皮整个地拽下来,称“把皮礱下来”。

99、娄(lou)——“掏空曰娄”。鱼迟开后,要把鱼肚子里的肝胆肠都娄干净。双手抱紧称搂。

100、搯(tao)——“捾取曰搯”。捾取,通过援引挖掘取出来。今用“掏”字。从深处把东西缓缓地取出来称掏出来,如;掏耳朵屎。挖耳朵屎就有点夸张了。

101、�� (qian)——“蹇行曰��” 。蹇行,即跛行。有一只脚不能正常行走。细伢嬉戏时单脚跳行称作“�� (qian)”,还有“��房子”小游戏。

102、没(mei)——“沉入曰没”。沉入水中叫“没到水里去了”。  

103、 zhen)——“下沉曰湛”。封建时代,发现寡妇有外遇,家族恶势力就将其湛塘。

104、  pan) ——“上浮曰䒦”。“䒦 ,草浮水中貌”。广济话将浮在水面上称作“䒦在水面上”。

105、封(bǒng)——“坟起曰封”。坟起,即像坟头那样隆起(凸起)。 广济方言把 “凸起”念作bǒng qi lai le。“凹”念作wa ha qi le.

106、瘌痢疕(pi)——“头疡薄甲曰瘌痢疕”。六七十岁的人还见过瘌痢这种恶癣 ,现在已经绝迹。

107、木杮(pi)——“薄木片曰木杮”。乡下木匠做木器时剔除不少的木杮 。

108、脚番(ban)——“脚掌曰脚番”,“兽足谓之番(ban)”。“手掌曰手番”。今作脚板、手板。“番”作为象形字,像脚掌、手掌。脚掌、手掌并不像板。

109、䯱䇎 pi co)——“猝惊曰䯱䇎”。旧时幼儿遭到惊骇大人抚慰时就说“䯱䇎! 䯱䇎!”。

110、肉��(nang)——“肥盛曰肉��”。婴儿长的胖乎乎的称作肉��咯。

111、 (nen)——“言难出口曰訒”。“訒,顿也”。读如嫩。即有话想说又难开口而停顿称作“訒住了”。有话就爽快地直说出来,莫七訒八訒的。

112、(nan)——“絮聒曰誁”。“誁 ,多语也”。俗作喃。广济话有“誁经”一词。反复叮嘱也称誁经。

113、胃脘(wan)——“胃腑曰胃脘” 。人体有五脏六腑 ,胃脘是六腑之一。

114、硬胵 (chi)——“鸡鸭胃曰硬胵”。鸡硬胵的内壁称即内金,是一味中药材。

115、産(son)——“鸟类生卵曰産”。 産,生也。 读如算。广济话称鸡生蛋叫“産

son)蛋”。

116、皯(kan)——“面黑气曰皯”。他脸上长了皯(kan),健康欠佳。

117、淡(chan)——“清液曰淡”。不是中医所说的痰。瀺,水声。不要随地吐“痰”, 痰是错别字,但已约定俗成。

118、 (nga)——“壁间隙曰堨” 。旧时乡下土砖房屋两块砖之间的缝隙称作“壁堨”。

119、掣敫(huo)——“闪电曰掣敫”。掣 ,一闪而过; “敫,光景流也”。霍,其本义是鸟飞时发出的声音。(刘赜教授注疏最为具像)

120、 徬(ban——“依附曰徬”。广济话里有“徬人讨吃”一词。还有时髦的“徬大款”。

121、速(sao)——“敏疾曰速”。王队长办事迅速(sin sao).在广济方言口语中,“迅速(xun su)”唸“sin sao”.

122、嚲(dia)——“垂下曰嚲”。 “嚲,垂下貌” 广济话里就有“软嚲”一词。

123、曲(qiao)——“不直曰曲”。读如窍。

124、覆(pu) ——“掩盖曰覆”。如:把桌上的菜碗用纱罩覆(pu)着。

125、阿(ho)——“随从曲媚曰阿”。广济方言把曲意逢迎称作巴阿(ho)。还有“阿卵泡”一词。

126、捐(fuan)——“弃之曰捐”。如:这个桃子烂了捐(fuan)到垃圾桶里去。

127、��(sa) ——“放散物曰��”。俗作撒。如:这些荞麦霉变了��(sa)到窖gao里去。

128、 she)——“亏损曰蚀”。如:李华做生意蚀(she)了本。

129、邵(shao)——“愚蠢反言曰邵”。 “邵,高也,美也”“亦曰䜏(tuo)”。䜏,聪明。 广济方言用词,正义反用。广济方言把愚蠢的人或行为称“邵(shao)”或“䜏(tuo)”。往往用“苕”和“妥”暂代.,域外人很难理解。 “邵(shao)”或“䜏(tuo)”就是查字典,一般人也难理解。

130、娃(guai)——“美好曰娃”。“娃(guai),艳美也”。“娃!娃!这芍药花儿太漂亮了”。

131、燠(niao)——“热在中曰燠”。广济方言里有“燠(niao)热的”“燠把手”之说。

132、(nge)——“饭窒曰噎”。即吃饭梗到了打噎(nge)。俗称打呃。普通话里称打嗝。

133、旡(ge) ——“气逆曰旡”。老年人胃不好,动不动就旡(ge)气。还有“旡饱气”一词。

134、齧(nge)——“齿嚼物曰齧”。用劲咀嚼较硬的食物(骨头)叫齧(nge)。“齧(nge)起牙齿骨来不承认”,即咬紧牙关不认账。

135、捋(luo)——“五指上下顺取物曰捋”。洗猪肠时首先要把肠内的排泄物捋(luo)出来。京剧老生常有的一个动作就是“捋胡须”。

136、轧(ngǎ)——“车或物相碾曰轧”。载重车轮碾死了人称“轧(ngǎ)死了人”。

137、戾(lie)——“歪曲曰戾”。“戾,曲也”。不正称戾(lie)。大厅墙上一幅名画贴戾(lie)了。

138、一曏(shang)——“不久曰一曏”。个把两个小时的时间称一曏(shang)。俗作晌。

139、(ŋong)——“闭藏物曰”。读如翁。今作壅。如:“猫儿屙屎自家(ŋong)”,比喻家丑不可外扬。 

140、衦(guan)——“摩展物曰衦”。即碾压衣服的褶皱,使其舒展挺刮。  

141、香蕈(sin)——“冬菇曰香蕈” 。即超市销售的香菇。

142、 (sao)水——“久泔曰滫水”。即厨房里的洗米水、洗碗水放的时间长点就叫滫水。以前用来养猪 。

143、(pao)——“酒杯曰瓢”。广济话叫酒瓢(pao),又称瓢儿,用“泡”字暂代。《论语》“一瓢(pao)饮”,不是“一瓢(piao)饮”。

144、  sai)——“下酒曰酾”,读如筛。 广济民俗中把酒壶里的酒倒入酒瓢里称作“ 酾 (sai)酒”,请客时,酾酒是很有讲究的。

145、杅(yu)——“机之持纬者曰杅” 。旧时农村土布(dai bu)织布机师傅正面所对的织机上的排线称经线,上在织布梭里的线叫杅(yu)线,即纬线。纬线砣就叫杅。

146、(kuan)——“畜养及妇人生子皆曰豢”。读如宽。广济方言中就有“豢猪”、“豢鸡”之词。妇人分娩叫“豢(kuan)儿”。

147、囚(cou)——“鸡猪所棲曰囚”。广济方言有“鸡囚”、“猪囚”之词。鸡囚不等于鸡窝;猪囚不等于猪圈。猪囚、鸡囚是供其晚上棲息之所。古人豢畜之具与拘系罪人同词,如:“囚笼”、“囚车”。

148、(kuen)——“全物未析曰㮯”。读如坤。在广济方言中, 㮯与碎是反义词。如:一个㮯饼、一只㮯鸡。完完整整的为㮯 ,俗作梡。

149、(ku)——“蹲坐曰踞”。读如枯。俗作跍。跍不是坐,屁股既冇坐凳也冇坐地。

150、卡(kǎ)——“跨步曰卡”。田岸有缺口就卡(kǎ)过去。

151、(kang)——“两端对举曰扛”。意为双手横举铁棒扛住对手的打击。引申为抵挡得住。如:扛得住、扛得起。

152、(shui)——“体中阴处曰脽”。“脽,臀也” 即屁股胩裆处。古有“脽人” 之说,如:张良受胯下之辱。小孩欺负对方,要对方跍着,从他的头上佧过去,脽对方。叫“佧梁巴”。

153、(ěn)——“称你曰尔”。

154、其(he——“称他曰其”。

155、者(da)——“在此曰者”。如:我在者(da)里。即我在这里。

156、兀(wu)——“在彼曰兀”。如:他在兀(wu)里,即他在另一个处所。

157、脸䩉(bo)——“面颊曰脸䩉”。读如博。

158、而(nai)腮鬍——“须多曰而(nai)腮鬍”。 而,读如耐。

159、熟胹(nai)——“烂熟曰熟胹”。猪胖蹄炖得熟胹了。

160、俛(ban)——“低头曰俛”“读如博慢切。小李近来很萎靡,头总是一俛(ban)着。

161、 哆(zhe)——“张口曰哆”。如:李四总是嘴一哆(zhe)着。骂词有 “哆悲”。

162、傴(hou)——“弯腰曰傴”。 傴着腰,即弯着腰。

163、揚(yin)——“举手曰揚”。“读如赢”。你手一揚(yin)着想打我不成?

164、(yue, yua, ngang)——“大声呼叫曰于(yue)”. 大声喊话称于(yua) ,很少说

ngang一声。

165、聶(nong)——“附耳私小语曰聶”。小芹在她妈的耳边聶(nong)了一下(ha)就走了。

166、弞(she)——“小笑曰弞”。“小笑,笑不坏颜”。即眯眯地笑。广济方言里有“弞(she)眯了”一词。

167、喝(ye)——“喉嘶曰喝”。读如“谒(ye)”.   广济话里,喉咙嘶哑了称喉咙喝(ye)了。

168、立(la)——“突起曰立”。读如拉。如:陈明立(la)起来就跑了。

169、依(ngai)——“近之曰依”。读如哀。如:细伢总喜欢依(ngai)在他㛫(yi)边上。

170、疃(tǒng)——“践踏曰疃”。“疃,禽兽所践处也”。读如统。是谁放的牛把这块地麦苗疃(tǒng)坏了。

171、��(dong)——“衣长至地曰��”。天还冇大(dai)冷,他就��(dong)一件长大衣。

172、巴(bang)硬——“物之较硬曰巴(bang)硬”。读如棒。 巴为牡器,性冲动时棒硬的。  石头、金属类的硬称坚硬,有韧性带弹力的硬叫巴(bang)硬的。

173、㼌(yong、shong)——“耎弱曰㼌”。 耎(nuo)弱,即懦弱、软弱。 㼌(yong)夫,即慵夫; 㼌(shong)人,j即懦弱无能的人。

174、淖(nong)——“濡甚曰淖”。读如脓。 “淖,泥也”。有“淖泥”一词。   濡,浸润的意思。物体过度地浸润就会变淖(nong)。

175、邪(siang)——“方位不正曰邪”。读如象。广济方言中, 邪(siang)这个词现在很少用。七八十岁的农村老年人可能还知道“不正”称作“邪(siang)”。不正称“戾(lie)”称“斜(sia)”的较多。

176、 nga、wa)——“种植曰埶 ”。如:种豆叫埶(nga)豆;种麦叫埶 (wa)麦。

177、 sai)——“犁田曰耜”。耒(lei)耜(si)是远古祖先使用的两种耕作工具, 耒是用来往下钻挖的, 耜是用来将土翻松的。 耜 (sai)是(si)的变音。广济方言里“耜 (sai)田”苦于找不到这个“耜”字。

178、发孚(pao)——“柳生稊曰发孚”。读如炮。 “稊也者发孚也”,柳条生出稊指的是发孚(pao)了。发孚,即植物长出了牙苞。“柳生”还指无意长出来的植物。

179、叔(tao)——“拾菜於园中曰叔”。“叔(tao),拾也”,读如讨。以前到菜园里去摘菜称讨菜,字义不符,像是向别人讨要蔬菜似的。

180、刊(ko)——“剟(zuo)除树枝曰刊”。剟除树枝就叫“刊(ko)桠(nga)”.广济方言里有“刊(ko)桠(nga)”一词。 还有“剟(zuo)柴”一词。广济方言俗语里不讲砍柴。

181、制(da)——“造作器物曰制”。读如打。如:吴梅制(da)了两副金手镯。

182、铸(dao)——“销金成器曰铸”。读如祷。铸造实际上就是“铸(dao)”的工艺。铸造车间今天 铸(dao)了一口大铜钟。        

183、厽(luo)——“物体积叠曰厽”。如:把书放到柜头上厽(luo)好。

184、覆(puo)——“倾翻曰覆”。俗作泼。堂屋长案上一箩米覆(puo)了。覆(puo)一般是不小心或无意地倾覆。泼是有意地将液体(水类)洒出去。

185、锤(tuo)——“物之凝聚者大小轻重皆曰锤”。如:一锤(tuo)铁、一锤(tuo)糖。但铁锤(chu)不念(tuo)。秤锤(tuo)不能读秤锤(chu)。

186、粑蘜(gao)——“饼蘜曰粑蘜”。读如告。又称粑粬qiu)。以前用面粉做发粑时要用粑蘜(gao),起发酵作用。做酒用的发酵之物叫酒粬(qiu).

187、(ǒu)——“久渍曰沤”。渍,浸泡。长时间浸泡壅(ong)埋而发酵称沤(ǒu)。

188、wa)——“刀针刺物曰”。读如蛙。如:wa)一刀,针wa)人。

189、缚(bang)——“束之曰缚”。“缚,束也”,读如榜。俗作绑。如:缚(bang)起来,五花大缚(bang)。

190、䋎(zai)——“补缝曰䋎”。如:要母亲把我䋎(zai)一粒扣子。

191、ciao)——“緶衣曰”。请大姐把我ciao)一条裤脚緶(bian).

192、㣎(mong)——“文理纤细曰㣎”。杭绸摸在手里细㣎(mong)了。

193、zhong)——“缩蹙cu曰”。我刚买一件新褂,洗一出水(fv)就zhong)了,很难穿出去。

194、毒虺蝮(ji puo)——生物名,蝮蛇。俗称“毒鸡婆”。

195、戌(sa)尾——“终止曰戌(sa)尾”。又称戌(sa)巴。读如杀。古人认为,十二地支中,“戌”是戌(sa)尾,“亥”为终而复始。

196、ho)——“物在喉以气吐出之曰”。即喉咙管卡住了东西用气流使劲地将其吐出来。

197、jiang)——“强项曰”。强(jiang)项,即头一竖着颈一硬着的样子,这样的情态生相称为jiang)。俗用犟。

198、鮺(zha)——“藏鱼曰鮺”。鮺,腌鱼。广济方言叫“ye鱼”。

199、co)——“叉取曰co)”。鱼叉co)鱼。用凉衣叉把晒的衣裳co)下来。

200、水(fv)箄(bei)——“蔽甑底曰水箄”。置于甑底,防止食物掉落锅中的竹席叫“水(fv)箄(bei)”。梇头毛也有梳子、箄(bei)子。

 

 

 

刘博平先生对家乡方言主要字词的注疏,我们除了学习具体内容外,有三点是须要尊崇的:

一是先生体现的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;

二是先生倡导的“字正腔原”的注释法则;【何谓“字正腔原”?所谓“字正”,就是强调“字”所表达的“义”尽量做到“字义相符”,起码要求“字义相近”。万不得已才用同音别字暂代。方言字词的旨趣也就在于“字正”。当下网络媒体上出现的一些广济方言字词,如“害毒”(亥hai犊)、“害肚”(亥犊hai du)、“扯霍”(掣敫che huo)(闪电)、“马影”(蚂蛹ma yong)(彩虹)、“臭闪”(臭蟮)(蚯蚓)、“牛逼”(牛悲)、“展经”(紾zhan筋)、“中正头”(中指丫ŋar),令人费解,万般无奈。所谓“腔原”,就是强调字词的读音符合方言实际。古人采用同音别字或反切法注音。我们现在有更科学更大众化的注音方法,即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,或用国际流行的国际音标字母注音。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,汉语拼音字母的读认和运用也已大众化了。刘博平先生早在上世纪50、60年代就倡导用汉语拼音字母对方言字词注音,我们今天推而广之就该是水到渠成了】

三是先生采纳的拼音字母注音的实用作法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2024年12月28日   栖贤大厦


我要评论

评论内容:

验证码:
验证码

15819780078